先做个选择题:你们晨会最常出现哪个场景?
A) 领导念文件,全员刷手机
B) 新人讲PPT,台下打哈欠
C) 我们看《狂飙》学反洗钱
你们知道吗?现在银行培训新姿势是:把《教父》当教材,员工抢着学!
记得2023年,招行一分行季度考核,发现新员工流失率高达47%,原因是啥呢?
据说,培训部要求新员工背完3万字产品手册,但是,他们上岗第一天就被客户问懵,看来光“背书”不顶用呀!
怎么让90后、00后愿意学、记得住、还能用?
分行长后来找我去赋能,是因为他有一天在电梯里听见两个柜员讨论:"高启强行贿那段,跟上周那个开发商很像...”
展开剩余88%我还记得第一次改革晨会时的场景:
当《人民的名义》侯亮平搜查赵德汉别墅的片段播完,整个会议室鸦雀无声。突然有个90后举手说:
"老师...这段能不能重播一次?我想记笔记。"
这一刻他们的领导懂了:不是年轻人不爱学习,而是我们总把知识包装得像苦药片。
PART.01
破局:我的"三幕剧"读书会模型
第一幕:选片(比选书更重要)
金融行业可选片单:
✓《人民的名义》第8集(官员受贿)→ 反洗钱案例
✓《狂飙》第15集(强盛集团做账)→ 财务舞弊识别
✓《大空头》第37分钟(次贷销售)→ 理财风险话术
避雷指南:别播《华尔街之狼》无删减版(某支行被投诉"涉黄"的血泪史)。
第二幕:共研(谁说读书会现场不能看片?)
这是上个月一天中午,中信银行一场小型读书会的真实议程:
【前15分钟】
热场: 播《突围》片段。
灵魂三问:
1)这个情节对应我们哪条业务?
2)如果是你会怎么处理?
3)客户问起来怎么通俗解释?
【中间30分钟】
分组改编台词,比如把"国有资产流失"改成"您的存款可能正在被转移"。
现场演练:理财经理VS难缠客户
全程录像回放,现场逐帧分析。
最后15分钟
落地成行动:
每人提交1条"明日必用话术"(比如:"现在是经济小雨,建议带把固收伞")
组长钉钉@大家:"明天下午5点前反馈使用效果"。
第三幕:变现(让知识变成奖金)
话术库建设:把经典台词改成销售话术。
比如:
客户:"这个理财保本吗?"
理财经理:"就像高启强说的'风浪越大鱼越贵',我们准备了三种救生衣方案..."
即时激励:每周评选"最野应用奖"(奖品从星巴克券到调休假,应有尽有)。
所谓专业,就是有能把热播影视剧讲成理财产品 的本事。
PART.02
95后柜员的逆袭引发的思考
张汤是兴业银行一支行理财经理,连续半年业绩垫底。
每次给大妈解释转账手续费,都被投诉态度差。张汤也委屈的说:这些老年人太难伺候了!
其实,老年客户也自带隐藏金矿。怎么让这些90后、00后爱上服务老年客户?
我们带他们看《大宅门》白景琦做生意的片段......学习其经商智慧。
我还专门选了两个必看片段:
✓ 第14集:白景琦用"秘方分红"说服股东(对应存款利息)
✓ 第21集:白家老号应对"安国药市挤兑危机"(对应理财产品流动性)
边看边做梳理,现场带着学员总结出了“老年客户沟通三板斧”:
🔨 第一斧:建立"家族信任感"
话术参考:您就像我们银行的老祖宗,得给您挑最稳妥的..."
其实,老年人对"家族""传承"等概念有天然好感。
🔨 第二斧:制造"占便宜错觉"
比如,把"积分兑换"说成"掌柜的给您留了私房赏银";
这种有趣的说法,让客户活动参与率提升31%。
🔨 第三斧:设计"记忆锚点"
定制"白家老号存折套"(淘宝9.9元/个),告诉客户:"您下次来就说找'白家七少爷',我亲自伺候!"
两周后:
张汤收获了7个忠实"奶奶粉"(其中一位把其他银行的存款全转来); 而且他们都喊他"小七爷"。
张汤自己也说,其实,客户不需要你知道多少,只需要你懂他们。
PART.03
你的行动清单(明天就能用)
立即做:
在部门群发这条消息:"建议明天晨会讨论《金牌投资人》中的经典片段"。
读书会实操模板:
前5分钟:播放精选片段(建议1.5倍速);
中间10分钟:分组讨论"这个情节对应我们什么业务";
最后5分钟:每人写下"明天就能用的一句话话术"。
本周做:
1、 《5分钟情景剧训练法》
每日晨会角色扮演:
➔ A员工演白景琦,B员工演捣乱股东
➔ 柜员们当观众投票"最接地气话术"。
2、编写《老年客户沟通锦囊》。
巧妙替换让老年人更易接受:
"风险" → "操心程度"
"签字" → "画押盖印"
长期做:
1、每月评选"最佳影视金融人"(奖杯可定制成奥斯卡小金人)。
2、建立"影视金融案例库",当然最好能配上原著, 有些人看了剧之后会找原著来探索。
张汤的故事证明:只要选对“语言”,连广场舞大妈都能变成你的忠实客户。
那些曾被嫌弃的“不务正业”——追剧、看小说、聊八卦,也许恰恰是撬动业绩的超级杠杆。
如果你也厌倦了晨会上的PPT催眠术,
如果你也受够了客户迷茫的眼神,
如果你也想过——“为什么我们的培训/读书会不能像追剧一样让人上头?”
那么,从明天开始,试试这个“野路子”:把热门影视剧当培训教材,把读书会当角色扮演场。
在金融这场游戏里,会讲故事的人,永远比会背条款的人赚得多。
现在,轮到你了——明天晨会,你会先给大家播《狂飙》,还是《甄嬛传》?
如果需要定制剧情和专人引导股票杠杆怎么做,可以找我(hg681431),具体情况具体分析,定制化设计方案。
发布于:四川省